一場大雪降下,長安城内外銀裝素裹,巍峨的城牆和高大的殿宇顯得愈發莊嚴肅穆,大漢在經曆數十年的烽火之後,再次恢複昔日榮光。
九州一統,萬民歡慶,瑞雪豐年,紅梅迎春!
冬日的嚴寒并未消磨朝臣百官處理朝政的熱情,所有人都為即将到來的改元大事準備着,這将是前所未有的盛舉,在朝的每一位官員都将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。
劉封回到長安才消停了兩日,大将軍府便每日人滿為患,各項政令的改革都要與他商議,有些改制實在太過超前,不是費祎、馬良、董允等人不能定奪,而是不知該如何處置,原本尚書台和六部的許多事都轉移到大将軍府來了。
好不容易将科舉和晉升官職的事情搞定,又要參與中原行政區劃的讨論,原本的九州劃分大小不一,光是一個揚州就包括淮南和江東地區,三分之一的面積,而兖州、豫州等地卻不過數郡,州不如郡大,必須參考後世先進的行政區劃才利于政令的傳達和管制。
除了九州之外,還增加了南海的夷洲和漠北的蒙州,各族自治和參與大漢政權都需要慎重讨論決策,唯有讓各族人才吸納進中原,讓他們有入朝為官的機會,才能有歸屬感,更利于各族融合。
這些道理來自後世的劉封自然認為理所應當,但在漢代時期大家對蠻夷還抱着極大的偏見,隻想威服四方,武力征讨,卻從未想過吸納融合。
尤其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員更是憤憤不已,若不是劉封地位崇高,積威已久,恐怕要彈劾,就差指着鼻子罵人了。
劉封深知魏晉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之強,其實在漢代就已經如此了,通常大世家都有經文典籍傳承,互相之間結親交好,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圈子。
而那些寒門士子最缺的就是這些典籍,所以不得不拜入這些世家門下,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勢力,黨锢之争也是因為這些隐患而起。
雖然在諸葛亮、劉封等人的不斷改革之下打壓了門閥勢力,但士林之風依然存在,門閥觀念根深蒂固,在他們看來,那些偏僻蠻夷之輩未經教化,豈能與之為伍?
這些年來随着工坊紙張和印刷術的日漸成熟,不少書籍流傳于民間,許多人就急得跳腳,能讓他們學習經典已經不錯了,怎能踏入大漢朝堂?
劉封的這一套政令引起了極大的波瀾,支持者寥寥無幾,無奈他隻得親自出面與文武公卿辯論,整整三日才算得到劉谌和費祎等人的認可,明白唯有教化才是長久之計,如果天下都認可華夏文明,又怎會幹戈不斷?
他們根本不知道文化傳承影響的可怕,閉關鎖國的危害隻能是自取滅亡,劉封此時的布局,是讓将來人人都學漢文,甚至替代西方那些單調的字母。
華夏文明博大精深,今日不讓漢文傳播天下,将來自己的子孫後輩就要辛辛苦苦去學拗口的西文,甚至還會以此為榮,沾沾自喜,想來何其悲哀不幸?
先輩的自私狹隘,隻會讓子孫後輩蒙羞,劉封深受其苦,自然要極力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,甚至要扭轉局面,反客為主。
不過這些說來簡單,做起來卻繁雜無比,甚至可能需要數代人的努力,劉封并不想具體參與其中,隻是将所需要的條件逐步完善,政令和規則則交給費祎他們去具體執行修正。
年關将近,諸事總算有了雛形,一國之政的改革,幹系到天下百姓的生活,看似簡單,卻牽涉極大,動辄可能影響一個普通人一聲的命運,不嚴格謹慎也不放心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狐狸今晚不吃雞+番外 開局被網暴,反手圈粉百萬 虐文女主覺醒後總裁夫人她不當了 回到三國做皇帝:我劉禅稱霸世界 遊戲劇透曆史:我的隊友是孔明 偏偏喜歡你 我在選秀直播中做團寵[遊戲] 改命+番外 (綜漫同人)當黑步遇到了武偵步時 撩妻手劄(女尊)+番外 恃美而嬌(重生) 從鋪兵開始橫掃天下 從小鎮做題家苟成大醫 庶妃[清穿] 全能影帝的馬甲又掉了+番外 對家影帝竟是我愛人[穿書]+番外 開局離婚又被炒,逆轉人生當大佬 福氣包帶着空間重生了 郭宋 我的昆明姑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