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1章秀下限的皇帝
【武周時期人口虛挂問題論證起來比較麻煩,此處僅引用一段701年的括戶記錄。
據《沙州敦煌縣效谷鄉籍大足元年》記,夫邯屯屯,聖曆三年帳後死;男長命,聖曆三年帳後死;父師,聖曆二年帳後死;母汜聖曆三年帳後死。
這段記載内容也很簡單,說的是敦煌當地一個叫夫邯屯屯的人,長子、父母、本人都在人口普查後不久死亡。
這份記錄出土自敦煌莫高窟,而一同出土的大谷文書2835号,封名為《周長安三年三月括逃使牒并敦煌縣牒》則進一步展露了這次括戶的現狀。
這封出土的文牒内容太長不再贅述,其中反映了兩個問題,第一是沙洲當地的官員并不願意配合括戶使的工作。
不配合的原因就是第二點:括戶使要求逃戶皆需遣返回曾經戶籍所在地。
面對本地官員的不配合,括戶使将原因歸結為“被主人詃誘”,更說“甘、涼、瓜、肅百姓共逃人相知,詐稱有苗”導緻括戶工作難以落實。
事實上放在封建社會的環境下想也知道,既然都成逃戶了肯定在當地已經沒法兒活下去了。
換了新環境的逃戶既然能落地生根,那多半已經在此娶妻生子且有了田地産業,要逃戶放棄這些回到一無所有的原地,顯然是不近人情的。
在阿武不受好評的基礎上,開元九年李隆基命宇文融主持的括戶工作。
宇文融不再強令遣返逃戶,而是令逃戶就地入籍,不僅免五年田賦,而且五年中入籍的逃戶每年隻需繳納一千五百文的丁稅。
一直到開元十六年,李隆基依然還在下敕令:請願安插邊疆地區的逃戶,“至彼給良沃田安置,仍給永年優複”。】
“這玄宗……倒還真不如……”
李世民搖搖頭,此刻更是深刻明白了後世的感歎,但想了想也不太好咒己子孫,于是最終隻能哭笑不得搖搖頭,心情複雜。
長孫皇後沒那麼多的想法,隻是對這括戶感觸比較深,畢竟亂世中也見過不少拖兒攜女輾轉千裡,隻為尋一生息之地。
想想其勞作數年墾田造屋,日子終于有了起色時來了官員說要清查逃戶,命汝歸原地,最多再赦幾年賦稅——想想就無法接受。
旁邊的杜如晦反倒再次對那莫高窟提起了興趣。
至少如今所見,這莫高窟所出有歸義軍之圖之文獻,有河西之地文牒,還有佛經抄本,五花八門。
“不知這莫高窟是用何法封存?竟能使紙帛曆千年而不朽。”
房玄齡不相信這一套:
“與其說築窟之法高明,不如說後世考究之法神奇。”
他可是還記得所見的那張議潮的壁畫,若非後世複原,他是決計不敢認是同一幅畫的。
“回頭尋上一尋,哪怕留後世斑駁牆面,也好過殘垣斷壁也無。”
杜如晦倒很是樂觀,并打算尋機去拜訪寺廟法師,看看有無這般築窟留存之法。
點點頭,房玄齡略過不談,而是綜合了一下自己抄錄内容道:
“看來這人口虛挂之疑,多半與這括戶有關。”
畢竟想也知道那沙洲定然缺人口,對逃戶可以說是歡迎之至。
若是留這些虛挂人口,說不得便可令逃戶暫代田産以納賦稅。
這也難怪沙洲地方官員對括戶使的意見這麼大,畢竟邊疆還需面對寇患,人口定成問題。
若是這般看,這宇文融的人口普查倒是還有打擊豪強之用了。
沉吟了一下,房玄齡愈發肯定這個想法。
這戶口普查若是做的好了,定然也能打擊豪強阻止兼并讓利百姓,從而令民生息,令國祚綿長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目标:修仙界第一富婆 司宮令 神奇寶貝:大師系統 替補神使 原來夫人才是最強大佬+番外 隻要你是大佬你就是我爹 漢秋蝶 (家教同人)綱吉的悲劇進化史 青梅令(重生) 在情敵面前A變O後我懷孕了 宅鬥冠軍穿成年代文女配[七零]+番外 文娛:剛分手就和女明星進了酒店 廟堂下的江湖 似驕陽少年錄 綠茶女配拿了退婚劇本 女配人設又崩了 病弱首輔的錦鯉妻 浪花與姥姥的漂亮房子 封神之清平遊記 她的溫柔在外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