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柔說道:“大汗蒙天召還,軍心已亂,臣建議各軍北歸,以全軍力。”
他的意思就是不打了,撤退!
此乃老成謀國之言,忽必烈點頭贊許。
劉秉忠則想得更遠,說道:“大軍北歸,軍勢必衰,人心難聚,五年内難以南征。”
他望向忽必烈,提議道:“軍當急進,奇襲臨安,立不世之功!”
他說這話,正好外面一個閃電打下,雷聲轟隆,震撼人心,把諸人都給吓了一跳。
一時間銀白電漿布滿,天地皆白,帳内一片光明,似乎過了許久,才平靜下來。
不待衆人思索,劉秉忠幽幽地道:“俗說魚躍龍門,過而為龍,唯鯉或然。”
他這話出處是《埤雅·釋魚》,古代中國傳說中黃河鯉魚跳過龍門(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黃河峽谷),就會變化成龍。比喻中舉、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。也比喻逆流前進,奮發向上。
忽必烈喜好中國文化,先前曾經聽說過這句話,因此劉秉忠不是對牛彈琴。
忽必烈和張柔都盯着劉秉忠,而劉秉忠滿臉的堅定,也給了他們信心。
如此急進,說出來是要負責任的,若是事敗,則第一個殺他劉秉忠!
須知站位與謀國,成王敗寇!
張柔向劉秉忠拱手為敬,向忽必烈鄭重說道:“臣,附議!”
忽必烈心中雪亮,對比于阿裡不哥,無論是張柔還是劉秉忠,乃至于中原幾乎所有的漢人,都希望他可以登位為大汗去統治他們。
道理很簡單,阿裡不哥素來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,對漢人不待見,視若奴仆不如。
在當時,如果鞑靼人貴酋視你一個漢人為奴仆,那是他看得起你,表明你與他是一家人。
别說奴仆,你可能連大酋養的狗都不如,就是那句話哉:“漢人拿一個盞,跪在地上,不能得他(大酋)接,接了,未得他飲,安能忍辱事人耶!”
反正阿裡不哥對漢人種種不好,而忽必烈則對于漢人持懷柔之策,對漢人中的豪傑與文士禮敬有加,深得漢心,被漢人稱為“聖王!”
兩下一對比,漢人一邊倒地支持忽必烈。
忽必烈呆了一呆,一個模模糊糊的念頭一閃而過,但仔細去想時卻又想不起來,他無奈的揮了揮手,無奈歎道:“茲事體大,我要好好地想一想!”
……
張柔和劉秉忠退出金帳,張柔埋怨道:“仲晦,此事急矣!”
急進臨安的利益極大,同樣風險也大,一旦不能破城,被四面八方趕來勤王的宋軍包圍,則萬事休矣!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[清穿]三朝太妃+番外 我的熱情僅限于你 Beta不卑微倒追後,渣A卑微了+番外 千千結 天道如俠+番外 夏日限定 被剖腹慘死,重生後王妃掀了王府 一劍修魔 非物質遺産 我醉欲眠 穿成反派炮灰雄蟲後[蟲族] 開局被架空,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第一天 七月柒 日出 畫春冊+番外 我拿鬼當提款機 言不由衷+番外 曽宅 芳時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