陝西,京兆府,知府衙門,春寒料峭,夜深人靜,衙門後堂依然燈火通明。
王倫仍然伏于桌案之上,仔細翻閱着眼前的一堆文籍。陝西如此之大,百廢待興,他來到此地,可不能毫無收獲。
屯田營田,未雨綢缪,打通河西之地,開拓西域。
這是他離開前,王松對他的諄諄告誡,他也是記憶猶新。
陝西是中原的西部屏障,而河西,則是陝西的西大門,不拿下河西,又如何穩固中原。
陝西地大物博,光是關中平原,就有三千萬畝以上,自古灌溉發達,盛産糧食,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,被稱為“金城千裡,天府之國”,唐時曾是中國的鼎盛時期,也是關中最繁榮的時期。
靖康元年,金人南下之前,長安城垣雖比唐代大大縮小,但人口仍有十幾萬,居民習俗之移,仍不失故都之風。雖受契丹、女真族侵擾,陝西人口仍達到300萬以上。
金人南下侵宋,連年戰争,陝西人口大幅度下降,關中僅存一百來萬,連唐天寶年間的一半都不到。尤其是陝北之地,由于是宋夏、宋金經常交兵的場所,人口減少尤為嚴重,除緊鄰關中的地方有少量人口外,基本隻有軍隊,百姓寥寥無幾。
僅僅幾年,戰火連連之下,陝西已經失去了将近百萬的人口。
一些偏遠之地,曾經水源充足,人煙稠密,土地肥沃。到了現在,因為戰火,處處斷垣殘壁、雜草叢生、荊棘遍野、人迹稀少、野獸出沒。
朝廷大軍陝西的大敗,不但失了人心,就連陝西未來幾年的賦稅也揮霍一空,留給宣撫司治下的,完全是一幅爛攤子。
“關鍵是墾荒啊!”
“土地分給百姓們,自由種植,人人吃飽肚子,一改兼并之弊,還要準備西征的糧草。”
想起離開前王松說的話,王倫眉頭不由得一皺。
“夫定國之術,在于強兵足食,秦人以急農兼天下;孝武以屯田定西域,此先代之良式也。”
王倫眉頭緊鎖。曹孟德之行,遺珠惠普,他隻要拾人牙慧,步先賢之履迹就行了。
“隻能是士為知己者死了!”
王倫苦笑了一下。自從認識和跟随王松以來,他的人生際遇可謂是翻天覆地。也許将來,他王正道可以和王松一起,青史留名。
“想的還是太多了,先解決眼前的諸般瑣事再說。”
和他當年在河東屯田、營田時相比,現在的條件,可要比原來好多了。
不用說器具齊全,全部由河北輸入,就連用于耕種的牛馬,也是大有富餘。王松從軍中給他撥了一千多匹驽馬,又從河北給他調了五百餘頭耕牛,萬事俱備,不欠東風。
最重要的是,當年他在河東屯田時,培養的一大批的墾荒民政官員,其中很多人跟他一起來到了陝西,有了這些老部下,心裡面當然安穩多了。
再加上曆年征戰,五萬多的戰俘被派過來墾荒,也算是有了一個有力的備注。
到任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成立了陝西農墾司,由原來河東農墾第一司的司長安大富擔任總司長。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丈量田畝,土地歸官府管理。
王倫明白王松的想法,趁着陝西被打得一片稀爛,徹底割除土地兼并這顆毒瘤。
“陝西農墾司總署”就坐落在鹹陽城的郊外,關中平原的核心地帶,由安大富親自坐鎮,也算是精兵強将,相得益彰。
“農墾司總署”南鄰渭水,北接官道,占地數畝,水泥牆高聳,粗重的鐵栅欄門旁的涼亭下,持槍的衛兵肅然而立,神情莊穆。
大門的左右兩側,“陝西農墾司第一司”,“陝西農墾司總署”,十幾個紅字清晰可見。
一切都和河東屯田營田時一樣,完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。戰士們一手拿兵器,另外一隻手拿着農具,美其名曰“農墾戰士”。
三萬多将士,五萬多俘虜兵和歸正兵,再加上好幾千因傷而退下來的傷兵,近十萬大軍挺進了陝西。
士氣雖然高漲,但困難卻是實實在在。正值春寒料峭,西北風一刮,凜冽刺骨,長安城破敗不堪,城中沒有地方住,帳篷不夠,就隻能用樹枝搭窩棚在破牆邊。
這還不是最要命的,十萬大軍,人吃馬嚼,衣食住行,全都要從兩河引進。王倫自己也心裡清楚,要想保證開荒屯田成功,必須解決吃的難題。
“民以食為天,難呀!”
王倫正在愁眉不展,門被輕輕推開,挺着肚子的妻子,端着一碗熱騰騰的米粥走了進來。
“官人,歇歇吧,整整半天,你都沒吃飯呢?”
聞到米粥的香氣,王倫的肚子不由得“咕咕”叫了起來。
“你這麼一說,我還真餓了!”
王倫接過粥碗,慢慢喝了起來。
“官人,你說你,堂堂的京兆府相公,半個陝西都歸你管,你卻是比種地的還忙,哪像個當官的!”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穿越1980小漁村:我靠打漁發家緻富 癫了!周總在奪妻賽道上無敵! 丹娘 震世狂龍 異星雄豪 死亡照片 50年代:隐居深山從流浪開始 崩壞之龍之英桀 大夏伶仙 三歲小道士被财權兩大家族團寵了 木葉:平靜生活的我讓系統背刺了 重生:斷絕關系後秒賺十億 守山日常:雪豹上門求接生 天災降臨:我靠撿破爛當大佬 團寵:穿越後被無限NPC養大了 穿越末世:剛畢業的我成了兩界巨頭 夢行獸世 逃出他的掌心 一劍淩天 快穿攻略,反派他又痞又撩